“當前,人口老齡化已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情,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大、老齡化速度快、老齡化進程超前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中國老齡協會會長王建軍介紹,當前我國老年人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部分失能的老年人超過4000萬,完全失能老年人超過1200萬。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已近2.5億,占人口總數的17.9%。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66億,占總人口數量的11.9%,遠超國際老齡化7%的平均水平。
與先期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面臨的困難更多、挑戰更大,迫切需要利用智能化手段,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樣化、精細化、品質化、個性化的服務,更好滿足老年人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
2017年,工信部、民政部和國家衛計委等三部門聯合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體系,打造一批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品牌。此后,我國智慧養老產業有了時間表和路線圖,開始步入快速發展階段。
2020年已經來了,我國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進展如何?下一步培育壯大這一市場應從何處著眼?日前, 在2019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大會上,工信部、民政部和國家衛健委的有關負責人介紹了近年來我國智慧健康產業的發展情況,其中有不少干貨,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將新技術引入養老產業,豐富智慧健康養老產品供給
全衡態實現了老人們只需把雙手搭在一個圓形機器上,多項健康指標便能一覽無余;老人們在線上平臺注冊,就可一鍵式隨時享受呼叫救助、居家照料……搭上“互聯網+”的便車,智慧養老已然在我國落地生根,逐步改善養老服務體驗。
作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智慧健康養老應運而生——通過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健康養老相融合形成養老新業態和新模式。
那么,將新技術引入養老產業,究竟能解決哪些養老問題?
“目前,在我國以居家養老為主體、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養老模式背景下,智慧養老通過技術手段從遠程監控、實時定位、統一平臺信息交互等角度多方位打造信息化養老服務系統,能更好滿足老人和家庭的現代化、科學化和人性化的養老需求。”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志軍說。
以陽春市春城街道為例,其所在轄區內60歲以上人口占比近15%,并以獨居和空巢老人為主,長期以來,老年群體龐大的服務需求與服務人手不足的矛盾,成為街道社區管理服務的難點。
全衡態通過接入視頻對話系統和養老信息服務平臺,以可穿戴設備打通終端連接,達到有效銜接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醫養結合三個重點場景的目標,不僅解決了人手不足的問題,還大大延長了服務時間,現在緊急救助、日常照護、家政問診等都能做到24小時不間斷服務。
從《行動計劃》完成情況來看,截至目前,全國范圍內已創建117家示范企業、225個示范街道(鄉鎮)和52個示范基地,形成了一批高質量、有顯著示范效果的發展模式,初步探索形成了信息技術企業、健康養老機構、專業服務商及用戶等多主體間的互利共贏機制。
智慧健康養老市場潛力巨大, 2020 年產業規模有望突破 4 萬億元
智慧健康養老,比傳統的養老服務更加優化,更能滿足老人和家庭的需求。它不但是一項民生事業,也是一個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新產業。
“發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以技術創新驅動行業發展,豐富了智慧健康養老產品供給,促進健康養老服務消費增長,正在形成重要的經濟增長點。”王志軍指出,近年來,我國智慧健康養老產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據統計測算,2019年我國智慧健康養老產業規模近3.2萬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8%,預計到2020年產業規模將突破4萬億元。
“盡管社會對養老服務需求旺盛,但作為新興產業,智慧養老的有效供給能力還有待加強。”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有關負責人指出,目前我國智慧健康養老產品本身的適老化、人性化設計較為欠缺,一些產品和服務價格偏高,超出老年人承受范圍。
此外,也有企業反映,智慧健康養老產業是個新興行業,行業規范較為模糊,產品和服務的標準體系尚未建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地方管理部門和相應的養老機構對于“智慧養老”還保持一種觀望姿態,無法真正放開手腳。
如何打通個中關節,破除當前存在的“智慧不養老,養老不智慧”困境?
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提出,要把技術創新作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第一動力和戰略支撐,全面提升國民經濟產業體系智能化水平。提高老年服務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加大老年健康科技支撐力度,加強老年輔助技術研發和應用。
這是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份綱領性文件,對發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意義重大。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需要以創新為引領,不斷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智慧養老產業發展,技術創新很重要,機制創新也同樣重要。要瞄準老年人群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深耕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發。”王志軍說。
“發展壯大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還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鼓勵政企聯動、開放融合,培育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新業態。” 王建軍認為。
“標準化、規范化是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的重要基礎,智慧養老產業發展應堅持標準支撐,守住養老服務安全底線。” 民政部副部長高曉兵建議,要加強智慧養老產品標準化建設,針對小遠散養老機構消防設施落后、安全隱患突出的問題,支持和鼓勵以縣(區)為單位,發揮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技術優勢,建立集約化的遠程智能安防監控系統。
“老年人滿意不滿意,是開展、評價、檢驗智慧健康養老工作的唯一標準。”高曉兵認為,相關主體應以老年人需求為出發點,根據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將老年人需求與養老服務相關的設備、資源、信息等連接起來,實現良性互動,為廣大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優質的養老服務。